县道金歇路,起于攀枝花市金江火车站,止于仁和区路歇桥,全长36.166公里,其中:K10.505—K23.120倮果桥南至渡口大桥南与甸挖路K99.658—K112.273段重复。该路自金江火车站经三堆子倮果大桥南山河林场、密地桥南,攀枝花市中心炳草岗、渡口大桥南、东区、五十四、四十九垭口、仁和区政府所在地仁和镇至路歇桥。
金歇路是攀枝花市的重要交通要道,所有进出攀枝花市须乘坐火车的人员均从该路通过,是本市交通流量最大的线路,在一九九七年时交通量已达到16011辆/昼夜,2004年达到11156辆/昼夜。为了改变攀枝花市的交通形象,市政府在2002年开始投巨资对该路进行扩建改造、从原来的双车道改造为城市一、二级路,双向四车道、路面为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、路面宽15米,两边各有人行道,并安装了路灯、绿化树,于2004年建成通车,成了攀枝花市的迎宾大道,也是攀枝花市交通的一个亮点。
地形、地质情况
该线路地区属于渡口岩浆岩剥蚀中山区,新构造运动是形成地形地貌骨架的基本原因,本区地形地貌,山川走势和地质构造高度一致,显示了滇川南北构造带特征,其原始地貌形态为金沙江河谷地割及剥蚀斜坡地貌,冲沟较为发育,坡面轴线为近东西向倾向延北向。
地区气候属东南亚副热带季风区,具有亚热带干燥型河谷气候特征,干燥而炎热,旱、湿分明,年平均降雨量为600—1000毫米,而年平均蒸发量都达到2300—2900毫米,年降雨天在100天左右,雨季集中在6—10月份,最高温度可达40.7℃,昼夜温差可达5—14℃,道路地区频有大风,西南季风均可进入,风季多在3—5月、6—8月居多,年平均风速0.9m/S。
工程地质为松散岩类:主要是第四系人工植土,坡残积粘性土,坡洪积粘性土,冲洪积漂卵石土,第一间冰期漂卵石土,第一间冰期“昔格达组”粉砂岩与粘土岩互展,残积土等构成坚硬岩类,主要为无古代的深成侵入岩、闪长岩,抗压渗度较好,强风化岩,承载力为350—500Kpa,中等风化岩承载力为500—1000Kpa,微风化岩承载力为大于1000Kpa。